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Logo

:::

110年10月份「生態調查筆記」

  • 發布單位:研究發展組
  • 發布日期:2021/10/14
  • 更新日期:2021/10/14
  • 點閱次數:1087
110年10月份「生態調查筆記」 展示圖 14園區在客庄水圳復育的半紋小「魚巴」2021 1001 IMG 4622

六堆園區110年10月份「生態調查筆記」

 

時間飛快,轉眼間,秋分時節已過去兩週了,近日早晚的天氣明顯變涼,秋日的氣息逐漸鮮明。不過,今年的氣候相當反常,在國外,甚至有報導指出異常的氣候已造成許多楓葉沒變紅而直接枯萎的問題,甚至有些地區因為熱浪導致『樹葉燒焦』的情況。在因應極端氣候的急遽變化上,所幸六堆園區有三個大型兼具景觀性質的生態滯洪池,以及象徵客家文化的水圳渠道所建構的濕地生態環境,目前尚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調節水量,並有助於園區水域生態環境的維持與運作。

 

這回與大家介紹園區水域生態的成員,首先介紹比較多人會注意與觀賞的中軸池生態。中軸池位在園區的中心位置,鄰近傘架與中軸廣場,為園區最大也是最深的水池,通常只要有民眾靠近水池邊的看台,便有魚群紛紛靠過來,翹首盼望著民眾會丟食物餵食,此區域通常會出現的大多是吳郭魚,不過當中其實還參雜了其他魚類,有顏色鮮豔美麗的錦鯉、土金色的鯉魚、銀灰的鯽魚、苗條亮白的䱗條(俗稱海鰱魚或苦槽仔)與兇惡的外來種線鱧(俗稱泰國鱧)和紅魔鬼(成熟個體才變為橘紅色或橘黃色)。

 

伯公池的魚類組成與中軸池相似,便不重複介紹魚種了,除了上述幾種魚類之外,還有一些屬於比較不易直接觀察的種類,包括:三星鬥魚、小珍珠麗麗、高身鯽、半紋小鲃(條紋小鲃)、琵琶鼠魚、黃鱔、大肚魚,以及蝦籠會經常抓到的日本沼蝦。其中,要特別介紹的是園區長期進行復育的半紋小鲃,為原本棲息於萬巒五溝水客家村落湧泉環境的台灣原生魚種,半紋小鲃自目前主要分佈於園區的客庄水圳、望螢園的水渠及生態景觀池,復育成效良好,在今年第三季的調查記錄中,尚有將近700條的半紋小鲃穩定棲息。

 

大家若有來六堆園區,不妨試著觀察看看能分辨水裡有幾種魚,若有行經客庄水圳或望螢園時,也可留意水渠中那一小群一小群不顯眼、緊張兮兮的可愛半紋小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