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

點選下方條列資訊即進入該VR環景展示空間,使用操作說明:使用鍵盤↑↓←→鍵可旋轉觀看畫面,使用用滑鼠點擊畫面上的箭頭,可轉跳至下一個畫面,如需離開此頁面請按ctrl+F4。
-
行寮●南岸十三庄-伏湧新埤頭」左推聚落展
-
行寮●南岸十三庄-伏湧新埤頭-左推聚落展(客語)
-
常設館
文青雁行 (客語)
昔日六堆文青,克服重重難關,雁行千里,進學為仕,成就自己並造福鄉里。 清時期全臺舉人的人數約有2百多人,客籍則有33位,其中六堆地區的舉人就有21位。全臺進士有33位,客籍進士有6名,其中六堆占了3位,分別是黃驤雲、張維垣、江昶榮,可見六堆地區文人輩出。
-
常設館
文青雁行
昔日六堆文青,克服重重難關,雁行千里,進學為仕,成就自己並造福鄉里。 清時期全臺舉人的人數約有2百多人,客籍則有33位,其中六堆地區的舉人就有21位。全臺進士有33位,客籍進士有6名,其中六堆占了3位,分別是黃驤雲、張維垣、江昶榮,可見六堆地區文人輩出。
-
第一特展室
逆Home高飛‧Run六堆
展出時間:2017/03/11 棒球運動在六堆有將近90年歷史,棒球名校美和中學更是在60到80年代勇奪11座青少棒及9座青棒世界冠軍,在臺灣棒壇寫下輝煌一頁。為期一年的「逆Home高飛.Run六堆」六堆棒球特展,將聚焦六堆地區客家傳統的「團結」文化。
-
第一特展室
大武山下走相逐-六堆運動會特展(客語)
六堆三百年,發展出許多獨特的文化與故事;而六堆運動會正是一項南部客庄特 有的文化記憶。六堆歷經三個不同的社會脈絡與時代背景的改變,從清代的六堆 軍事組織,到日治時代的體育風氣,再到戰後的六堆運動會,三百年以來不同的 凝聚機制,成為團結六堆人的方式。
-
第一特展室
大武山下走相逐-六堆運動會特展(國語)
六堆三百年,發展出許多獨特的文化與故事;而六堆運動會正是一項南部客庄特 有的文化記憶。六堆歷經三個不同的社會脈絡與時代背景的改變,從清代的六堆 軍事組織,到日治時代的體育風氣,再到戰後的六堆運動會,三百年以來不同的 凝聚機制,成為團結六堆人的方式。
-
常設館
六堆開基三百年
六堆園區常設展於100年10月開展,內容敍述六堆開基三百年來凝鍊出的族群文化特色,透過聚落邊界的刺竹防禦、逐水而居的聚落地圖、晴耕雨讀的農耕文化、伯公鸞堂等多元信仰、祖堂伙房的文化體現,再到拓墾路徑、聚落成型、六堆組成以及現代傳承的「時空」轉換,希望讓遊客能全面的透視六堆客庄三百年來的生命歷程,成為遊客認識六堆土地與客庄生活的窗口。
-
第一特展室
臺灣鄉土畫先驅-何文杞創作特展
展出時間:2018/04/30 ~ 2019/04/29 何文杞--戰後藝術家,以極大量的創作展現其對鄉土的熱愛。藝術上,在台灣鄉土運動萌發之前,即走入自然以寫生、創作紀錄鄉土之美;政治上,以作品支持並親身投入民主運動,奮力追尋、體現熱愛鄉土之心意,猶如先驅者般,始終高舉大旗引領眾人一路前行。因此本展以「先驅者」為名,詮釋何文杞執著熱切的藝術人生
-
第一特展室
逆Home高飛‧Run六堆
展出時間:2017/03/11 棒球運動在六堆有將近90年歷史,棒球名校美和中學更是在60到80年代勇奪11座青少棒及9座青棒世界冠軍,在臺灣棒壇寫下輝煌一頁。為期一年的「逆Home高飛.Run六堆」六堆棒球特展,將聚焦六堆地區客家傳統的「團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