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

點選下方條列資訊即進入該VR環景展示空間,使用操作說明:使用鍵盤↑↓←→鍵可旋轉觀看畫面,使用用滑鼠點擊畫面上的箭頭,可轉跳至下一個畫面,如需離開此頁面請按ctrl+F4。
-
第一特展室
大武山下走相逐-六堆運動會特展(客語)
六堆三百年,發展出許多獨特的文化與故事;而六堆運動會正是一項南部客庄特 有的文化記憶。六堆歷經三個不同的社會脈絡與時代背景的改變,從清代的六堆 軍事組織,到日治時代的體育風氣,再到戰後的六堆運動會,三百年以來不同的 凝聚機制,成為團結六堆人的方式。
-
第一特展室
大武山下走相逐-六堆運動會特展(國語)
六堆三百年,發展出許多獨特的文化與故事;而六堆運動會正是一項南部客庄特 有的文化記憶。六堆歷經三個不同的社會脈絡與時代背景的改變,從清代的六堆 軍事組織,到日治時代的體育風氣,再到戰後的六堆運動會,三百年以來不同的 凝聚機制,成為團結六堆人的方式。
-
第五特展室
客家與基督教相遇特展 (客語)
現今客家人遍布在世界各地,有關客家語言的研究史料甚多,除了中文史料 外,隨著 19 世紀中後期太平天國起事,歐美人士逐漸注意到客家這個族群,並 以外文或雙語撰寫許多介紹客家族群文化、歷史、語言等的文章、專書、辭典 等,其中有許多頗具價值的客家紀錄。例如:西元 1905 出版《客英大辭典》, 可以說是最早期編纂的英客雙語辭典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與意義。
-
第五特展室
客家與基督教相遇特展 (國語)
現今客家人遍布在世界各地,有關客家語言的研究史料甚多,除了中文史料 外,隨著 19 世紀中後期太平天國起事,歐美人士逐漸注意到客家這個族群,並 以外文或雙語撰寫許多介紹客家族群文化、歷史、語言等的文章、專書、辭典 等,其中有許多頗具價值的客家紀錄。例如:西元 1905 出版《客英大辭典》, 可以說是最早期編纂的英客雙語辭典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與意義。
-
常設館
六堆開基三百年
六堆園區常設展於100年10月開展,內容敍述六堆開基三百年來凝鍊出的族群文化特色,透過聚落邊界的刺竹防禦、逐水而居的聚落地圖、晴耕雨讀的農耕文化、伯公鸞堂等多元信仰、祖堂伙房的文化體現,再到拓墾路徑、聚落成型、六堆組成以及現代傳承的「時空」轉換,希望讓遊客能全面的透視六堆客庄三百年來的生命歷程,成為遊客認識六堆土地與客庄生活的窗口。
-
第四特展室
典藏客家-經典館藏常設館
開展時間:2020/08/12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自105年起陸續蒐藏來自各地之客家文物,107年起以典藏文物為重任,整建庫房設備,擬定徵集入藏等作業要點,目前已有1萬5,000餘件藏品,本展以常設展規模建置,自館藏中挑選經典藏品,藉此與民眾分享藏品與典藏研究之過程。
-
第一特展室
川流不息-臺灣客家與國際日本展
開展時間:2020/8/12-2021/11/14 流過綿長的時間、越過以海洋連結的空間,臺日之間的接觸與影響,如涓涓細流,從未間斷而緩緩地影響著,本展定名為「川流不息–臺灣客家與日本國際展」,將美空雲雀所演唱「川流不息(川の流れのように)」之歌詞融入各單元標題,期構築大河文學般時空流轉、綿綿延續之感。
-
文化藝廊
傳承─山歌書法大賽2
開展時間:109年2月13日至109年7月13日/社會組及創意組109年7月18日起至110年1月4日/國小、國中及高中組 當山林田野中嘹亮傳唱的客家山歌改用書法呈現時,會是一個什麼的樣貌與意境?自2月13日天穿日(全國客家日)起,在臺灣客家文化館文化藝廊-客窗展出「傳承-客家山歌書法大賽優勝作品展」,以沉靜優雅的筆墨推廣發揚客家天穿日唱山歌之傳統習俗。
-
浪漫客庄戶外攝影展
開展時間:2020/3/4-2020/10/31 為展現浪漫臺三線上豐富的人文風采,客家委員會邀請22位國內外知名攝影家,包含臺灣的江思賢、何經泰、林國彰、柯曉東、高政全、張仲良、黃子明、黃文勇、楊永智、葉陶軒,以及資深的客籍攝影家-梁國龍、葉裁;遠從歐洲來的法國坎城導演Hervé Bernard(艾飛.貝納)、Martial Verdier(馬歇爾.維迪耶),韓國的吳宰赫、日本熊谷俊之、馬來西亞張榮欽與胡航生、印尼的Agatha Anne Bunanta(阿加莎.安.布南塔) 、泰國的Wei Fu(傅煒)、香港的曾嘉樂及澳門的郭向新等10位國際攝影家,共同創作展覽,用影像記錄真情的客庄。
-
第五特展室
解密淡新檔案─客庄過往
《淡新檔案》為清代臺灣縣級行政與司法檔案,由於桃竹苗地區是這批檔案的主要行政區域所在,因此檔案中隱藏著豐富的客家社會文化與歷史。本展示一方面聚焦於族群、拓墾、山林產業等地方大歷史,但更勾勒了大時代中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