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
客庄生活影像故事《拾影竹東.李增昌》
發布日期:對出生於新竹竹東的攝影家李增昌(1927-)來說,從50多年前第一次按下快門,每天打開自家雜貨店門,映入眼簾的即是以122縣道往外延伸的「公路電影」,而他也用生命的「長鏡頭」留下街頭巷尾小人物的喜樂憂愁,和鄉村農家的田野紀錄。本書以四季更迭中的生活影像、人物場景,搭配抒情優美的敘事、別具文化底蘊的客家諺語和童謠,堆疊出竹東、橫山一帶,一段人情味濃厚的客庄庶民史。
-
客庄生活影像故事《凝視頭份.張阿祥》
發布日期:出生於苗栗頭份的攝影家張阿祥(1916-),為台灣目前碩果僅存,於日本時代開業的攝影師;他的生命歷程即是台灣近代歷史的縮影,而他樸實的影像作品,也為時代的流轉留下重要的見證。本書即是將其影像史與生命史,嵌入台灣歷史及頭份地區發展史,解讀從日本時代後期的皇民化運動、產業概況、戰爭局勢,至光復初期的改朝換代、1950和60年代經濟發展等歷史背景,及以頭份、三灣等地為主的常民生活樣貌。
-
客庄生活影像故事《守望苗栗.硬頸攝影群》
發布日期:硬頸攝影群,由一群土生土長於苗栗、跨世代、跨族群的攝影家於1991年創立,堅持以黑白影像記錄自己的家鄉。從海之濱到山之巔,從一座老伙房、一條鄉間小路、一棵樹到一片山水,再到一張張刻苦耐勞的容顏……,攝影家們鉅細靡遺地記錄農村的各種面貌;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斷,潛藏著他們對於即將消失事物的關懷。本書即以詳實深入的解說,呈現硬頸攝影群長期以來對苗栗客庄的「在地注視」。
-
客庄生活影像故事《顯影六堆.李秀雲》
發布日期:出生於屏東竹田的攝影家李秀雲(1919-2001),雖然中年才展開攝影之路,卻具有獨特的影像風格。他的作品卻選材以熟悉的農村環境為主,舉凡農村中的景物、田事、建築、節慶、庶民,悉皆入影,構成1960、70年代以六堆為核心的大屏東地區的土地素描。而在逆光的偏好和構圖經營下,他的寫實影像散發出從容雋永的詩意,並展現舒緩的節奏和氣度。
-
客庄生活影像故事《定格美濃.劉安明》
發布日期:出生於屏東海豐的攝影家劉安明(1928-),慣用28mm廣角鏡逼近主體,抓取對比性強或夾帶諷喻的幽默性影像。自1960年代投入寫實攝影後,足跡遍布屏東平原,捕捉美濃及其周遭地域流動的、變遷中的、多面向的真實面貌。
-
食飽吂- 廿二位客家名人飲食記憶地圖
發布日期:透過客家籍名人記憶中的客家傳統飲食,或創新的客家料理,牽引出客家傳統生活文化,也展現傳統客家文化中的敬天惜物,充滿生活智慧的庶民百態。
-
客家生活博物館系列叢書1-藍衫女紅
發布日期:〈客家生活博物館系列叢書〉是一套以實地走訪、調查記錄為基礎的客家主題叢書。「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為保存並推介客家文化,選擇社會大眾熟悉的題材:「藍衫」、「紙傘」、「陶窯」 (工藝類),以及「菸樓」、「礱間」、「水圳」 (產業遺址類),邀請學者以其經年田野調查的珍貴資料,重新編撰並輔以大量圖像,期能探尋客家人的生活經驗與智慧。
-
客家生活博物館系列叢書2-菸草房子
發布日期:〈客家生活博物館系列叢書〉是一套以實地走訪、調查記錄為基礎的客家主題叢書。「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為保存並推介客家文化,選擇社會大眾熟悉的題材:「藍衫」、「紙傘」、「陶窯」 (工藝類),以及「菸樓」、「礱間」、「水圳」 (產業遺址類),邀請學者以其經年田野調查的珍貴資料,重新編撰並輔以大量圖像,期能探尋客家人的生活經驗與智慧。
-
客家生活博物館系列叢書3-油紙傘
發布日期:〈客家生活博物館系列叢書〉是一套以實地走訪、調查記錄為基礎的客家主題叢書。「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為保存並推介客家文化,選擇社會大眾熟悉的題材:「藍衫」、「紙傘」、「陶窯」 (工藝類),以及「菸樓」、「礱間」、「水圳」 (產業遺址類),邀請學者以其經年田野調查的珍貴資料,重新編撰並輔以大量圖像,期能探尋客家人的生活經驗與智慧。
-
地圖上找不到的客家桃花源—六堆
發布日期:六堆,一個地圖上找不到位置的地方,卻確確實實存在南部客家人心目中,也是300年來,流傳在屏東平原高屏溪畔的一則屬於客家人的歷史傳奇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