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Miaoli
:::

常設展

行尞.靚靚六堆

發佈單位: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發布日期:2019/02/22
更新日期:2023/04/20

 

展覽地點: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行政大樓1樓

西元1700年前後,客家族群移墾仍是密林蔽天的屏東平原,堅勇的在這片新生地落腳生根,平原水系造就了米倉文化,從傍山社群轉化為依水社群,建立了同心協力的六堆聚落。

 

在當代社會結構的巨變下,六堆人保留了祖蔭崇拜、尚文重教、勤奮惜物的文化資產,更在這塊土地上創造新的活力與風華,代代相傳漫開族群香。

0區.迎賓大門

航向希望

感受松口古鎮碼頭叨叨絮語的離情,穿過船艙情境通道,來到大武山下的屏東平原,回顧先民篳路藍縷、伐林築堤的拓墾歲月,在綿延不斷的河流挹注下,同心協力建立起富饒的客家聚落,昔日保家衛鄉的「六堆」組織,演變至今,儼然成為高屏地區客家庄的代名詞。

A區.1

A區.2

發現六堆

B區.1站在空照地景的屏東平原上,對照六堆行政區劃和大型手繪六堆輿圖,認識六堆客庄的地理特色。透過AR互動,觀眾可以進一步探索和六堆關係深厚的大武山系及水資源,以及各堆的藝術人文及特色地景。

站在空照地景的屏東平原上,對照六堆行政區劃和大型手繪六堆輿圖,認識六堆客庄的地理特色。透過AR互動,觀眾可以進一步探索和六堆關係深厚的大武山系及水資源,以及各堆的藝術人文及特色地景。

B區.2B區.3

 

風華六堆

六堆先民大致沿東港溪、林邊溪、隘寮溪開墾,部分到達荖濃溪北側、旗山溪東側;透過觸控地圖,可以看到從康熙、乾隆、日治到現代六堆的水文及聚落變遷的堆域關係,並從歷史事件來了解「六堆」概念的轉換。從愛鄉團結精神,發展出六堆運動會、書寫六堆及愛鄉運動等六堆客家認同的核心意識。

C區.1C區.2

來去六堆

六堆聚落的空間建構,顯見先民因地制宜衍生的防禦功能,而家族伙房的嚴謹配置,則兼具成員生活的功能便利與傳承繁衍的風水意涵,呈現出迥異於其他客家地區的獨特形制。

D區.1D區.2D區.3D區.4

D區.7堂號、祖堂與宗族嘗會展現客家人的根源意識,敬字亭、昌黎祠與伙房文字更體現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傳統,藉由年復一年的客庄歲時祭儀,感受客庄文化的時代演繹。

D區.5D區.6

 

歡喜六堆

以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為主的客家工藝,鹹香油料理、醬缸食材及米食點心,反映出客家人的儉樸特質;而藉由剪紙的符號轉化,是客家人含蓄的情感傳遞。

E區.1E區.2

E區.3E區.4E區.5E區.6

 

現代客家不再只有喜慶祭儀的八音樂曲,各式音樂及文學創作,讓六堆的人文藝術靚靚展示在眾人之前,殷盼大家對六堆客家有更深入的理解。

E區.7E區.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