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
發佈單位: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發布日期:2016/07/11
更新日期:2022/11/28
公共藝術作品《移‧墾‧耕‧讀》
客家精神的日常實踐‧以藝術美學形式詮釋耕讀文化的靈魂
客家農民渡過黑水溝,抵達嘉南平原南端,由於來台較晚,在西部平原主要屯墾區已無棲身之地,遂南下渡過下淡水溪,來到大武山腳下的沖積平原上,「就殘山剩水為宗社」,他們虔誠立石,奉為開基伯公,「祭告山川,懇祈上蒼,佑此土可大,亦因可久」。在未知未名的洪氾地上,六堆先民撿石作堋,犁耕蠻荒,土地從此有了地理。
因此,藝術家在創作前實地訪談客家庄耆老、客家文史工作者與歷史悠久的伯公廟,深入瞭解客家聚落文化的核心,作品《移‧墾‧耕‧讀》以一群組式作品,結合現有地景,將客家精神實踐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公共藝術創作,詮釋斯土斯民文化內在的靈魂。
《移‧墾‧耕‧讀》以四種意象融合於三組作品之中;以大武山為屏障,與生態水塘為鄰,坐落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幅員廣闊的自然草原區,與傘架聚落建築區可隔水相望,草原後方有兩座土坵,左右彎臂造形,中間有大武山軸線貫穿其間,頗有如伯公廟前拱圓化胎之勢。
依山傍水環境連結三組作品的關係,表現客家族群富饒人文氣質地傳統精神,並將客家文化歷史脈絡及內化的崇天敬地的精神深刻體現,亦使觀者在遊走場域時,不僅賞析作品在空間中的動感力量外,亦能透過作品省思天地、人與自身的關係。
移 長1150cm×寬200cm×高180cm 鑄銅、石材 2012
墾 長900cm×寬600cm×高140cm 石材 2012
耕 長620cm×寬80cm×高200cm 鑄銅、烤漆、石材 2012
讀 長750cm×寬750cm×高190cm 鑄銅、石材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