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Miaoli
:::

展覽回顧

文化創意產業館-藏富客庄-漆藝產業特展 (已撤展)

發佈單位:
發布日期:2012/12/23
更新日期:2022/11/16

客家族群不僅是臺灣天然漆產業的先鋒,也是奠定臺灣漆藝產業的重要基石,近年來漆藝產業更在客家委員會大力輔導下,研發出融合客家文化特色的相關產品,深受各界好評。
此次「藏富客庄-漆藝產業特展」透過對臺灣天然漆產業的溯源,除了重現過去客家庄在天然漆產業的輝煌時光,並多元展現客家漆藝產業的豐富樣貌。

一、臺灣漆藝變遷
明清時代-臺灣的早期移民主要是從大陸福建及廣東一帶輸入民生漆器使用,例如塗漆的家具、謝籃或茶盤等,另外也有在臺的大陸福州木匠師傅製作干漆傢俱塗裝。
日治時代-日本人在1921年引進安南漆樹到台灣,並鼓勵苗栗銅鑼鄉民種植。此時期也開發出臺灣特有的「蓬萊塗漆器」,成為日治時期重要的「產業與觀光」宣傳產品。
1950-1980年代-臺灣光復後到1980年代是臺灣漆器產業外銷的鼎盛時期,9成以上產自於豐原地區,也使得豐原地區享有「臺灣漆器產業故鄉」的雅號。
1990年代至今-1990年代以來,政府積極推動漆藝傳習,許多漆藝工作者研發各式漆藝文化產品,努力提升漆藝品的美學價值,再現臺灣漆藝風華!

臺灣漆藝變遷

二、臺灣天然漆的故鄉-苗栗銅鑼
自日治末期至1960年代,苗栗銅鑼是全臺生產天然漆最多的地區,漆樹種植面積達1000甲。當時為了管理、運銷,還在銅鑼街上開辦「臺灣殖漆株式會社-銅鑼漆精製工廠」。

臺灣天然漆的故鄉-苗栗銅鑼

三、夜深人靜的採漆工作
割漆是在樹幹上畫出「V」字,並在「V」字下緣口插一片貝殼,以收集漆液。為了防止漆液被陽光曬乾,割漆都要在凌晨2、3點進行,天亮前就停止。

四、傳統漆器製作工序
傳統漆器製作的工序可以簡單分為「製胎」與「塗裝」兩步驟。
1.「製胎」-作為漆器胎體的材料有很多,常見的有木胎、竹胎、籐胎、陶瓷胎、金屬胎及布胎(夾紵胎、脫胎)等。
2.「塗裝」-透過一層層的打底塗刷、刮塗、填木粉、貼布、塗漆、研磨、擦漆、推光等程序後,最後再加上表面裝飾技法,通常需要30個以上的工序才能完成。

傳統漆器製作工序

五、漆藝之美
臺灣的漆藝創作在日治時期開始紮根,早期的漆藝家陳火慶是奠定臺灣漆器產業的關鍵人物,也是臺灣漆器工藝傳承和推廣的重要推手;師承陳火慶的漆藝家黃麗淑則擅長利用臺灣盛產的天然竹、木材,創作出精緻的生活漆器產品;另外還有漆藝家彭坤炎及徐玉明,除了傳承傳統的「堆漆」和「雕漆」技法,也融入現代美學創作理念,其作品常獲邀於國內外展出。

漆藝之美

 

一、保存環境應避免溫差過大,以防止漆層與胎體產生過度收縮,導致龜裂或胎體變形。
二、應避免漆器被利器、粗糙物刮傷或外力撞擊。
三、清洗漆器宜使用海綿及軟棉布等工具,避免使用易刮傷漆膜的菜瓜布。
四、若漆器上沾染油汙難清洗,可使用清潔劑或放入溫水浸泡數分鐘,再以海綿或棉布輕輕擦拭即可。(不建議使用洗碗機及烘乾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