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Miaoli
:::

展覽回顧

第五特展室-靚靚新娘衫-客家女性嫁衣的傳統與創新 (已撤展)

發佈單位:
發布日期:2017/07/11
更新日期:2022/11/14

在臺灣多元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婚禮服飾從象徵喜氣的大紅色禮服,轉變成西方表示聖潔的白色婚紗,中間經過一段中西合併的過渡時期,近年來,在強調簡約、素雅、自然之美的客家服飾觀念下,具時尚設計的客家婚紗形成風潮,本展將透過展示傳統婚服、傳統婚禮配飾、婚禮老照片、及現代客家時尚婚紗,來看客家女性嫁衣的傳統與新意。

老照片老照片2老照片3

❈傳統嫁衣

明末清初之漢人社會中,婦女服飾除維持原來明式裝扮外,明式宮裝「鳳冠霞帔」、「龍紋鳳裳」成了高貴禮服的象徵。清朝時期漢族沿襲明式官宦母妻之「鳳冠霞帔」作為結婚禮服,並沿用至日治初期。

女性出嫁當日的裝扮大抵為頭戴鳳冠,外穿正紅色蟒袍,下著馬面裙、百褶裙,戴上霞帔雲肩,內著白色衫裙,雙腳穿紅鞋。

紅色嫁衣紅色嫁衣正面

❈西式結婚禮服的傳入

西元1873年馬偕牧師在五股設立教會,臺灣第一次的基督教儀式結婚典禮即在此舉行,1895年臺灣進入日本統治時代,日本政府為推動現代化,將西式婚禮冠上「文明婚禮」,藉以改變民眾熟知的傳統迎親嫁娶習俗。

日治初期仍維持傳統漢人的儀式,到了中期,受外來文化的刺激,新娘則穿起及膝洋裝或裙擺及地的純白色西式禮服,手持捧花、頭戴白紗。

西式禮服特寫

❈中西合併的女性婚服

1910年-1920年代之間,是臺灣婚禮服飾的過渡時期,大部份的新娘多穿著鳳冠霞帔,但受到日治時期西化風氣的影響,開始出現身著傳統服裝,頭戴白紗的中西混搭新嫁女性。

1930年-1940年代,新嫁娘都會穿著正式的洋裝,頭戴拖地長紗,在西方其是意味著貞潔和謙遜,但臺灣早期社會忌諱全身白色,因此,洋裝仍保留傳統喜慶色澤,此時,新娘手拿捧花也開始成為趨勢。

中西合併嫁衣

❈白紗禮服時期

到了日治後期,婚禮服飾完整呈現西式的風格,新娘多身著西式長裙禮服,裙擺的演變從未及地到及地,新娘皆手持百合捧花,頭載曳地的白色頭紗,雙手戴有白色手套。

60、70年代後,已不流行拖地的頭紗,長裙禮服逐漸加長裙擺,搭配華麗的捧花。

西式禮服

❤時尚嫁衣

早期客家社會民風保守,婦女的傳統服飾有「行不露臀,坐不露股」之規定,在視覺美感上,強調簡約、素雅、自然之美,並崇尚堅強、獨立、能幹、積極的女性外觀形象。近年來,客家時尚服飾除了改良傳統服飾的元素外,開始將紅牡丹花、桐花、夜合花等具客家意象的象徵性符號融入婚禮服飾的設計中。

時尚嫁衣

 

時尚嫁衣
中西合併嫁衣
老照片
老照片2
老照片3
西式禮服
西式禮服特寫
紅色嫁衣
紅色嫁衣正面
時尚嫁衣
中西合併嫁衣
老照片
老照片2
老照片3
西式禮服
西式禮服特寫
紅色嫁衣
紅色嫁衣正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