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回顧
第五特展室-臺中靚靚山城-大埔客家庄展 (已撤展)
發佈單位:
發布日期:2017/10/22
更新日期:2022/11/14
臺中靚靚山城-大埔客家庄展
臺灣客語腔調依人口使用比例多寡,有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其中,大埔腔主要分布在臺中市東勢區、石岡區、新社區、和平區、苗栗縣卓蘭鎮(部分)、南投縣國姓鄉(部分)。
而全球大埔客家鄉親,祖先都來自於中國廣東省大埔縣,三百年來,往海外遷徒,開枝散葉。臺灣、 香港、汶萊、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泰國、美國…等地都有其身影。
【大埔客語的源流】
「大埔客語」,源自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舊縣城名茶陽)與豐順縣北部的移民。早期來到臺中豐原、石岡、東勢、新社一帶開墾,成為臺灣僅存的大埔客語地區。
【食】
「粄」
對客家人而言,「稻米」是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客家人善於以稻米作為原料,隨著日常生活、年節喜慶、敬神祭祖的需要,製成各種粄類食物。
「粄」一般由糯米製成,種類非常多,最常見的有過年時的「甜粄」(年糕)、菜頭粄」(蘿蔔糕);元宵節時的「惜緣」(湯圓) ;清明掛紙祭祖時的「艾粄」(草仔粿) ;端午節的「米粽」、「粄粽」;慶典祭祀時的「紅粄」(紅龜粿)等。
「粄」不僅是一種祭品食物,更是逢年過節必備的食品。
「醃製品」
因客家人居住地多鄰近山地、丘陵的地方,物資缺乏、對外聯絡不便,尤其在秋冬時節物資補充不易,習慣在稻米收割後的休耕期間,大量種植蘿蔔、芥菜、黃瓜、豆類…等蔬菜,在冬天來臨前以醃漬、曬乾等處理方式保存食物;故醃製類食物也是客家的代表之一。
想了解更多有關客庄人文地景產、客家儀式及土牛客家文化館,不妨到臺灣客家文化館走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