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Miaoli
:::

展覽回顧

第二特展室-「開聚落的變遷暨鯉魚潭水庫開發史)」(已撤展)

發佈單位:
發布日期:2017/11/05
更新日期:2020/12/17

一、展覽楔子

本展覽企圖結合不同面向的歷史敘事,以多元的人群遷徙與物質變動,交織出新開聚落過去、現在與未來。以並置原住民、客家、平埔族觀點的脈絡,呈現不同族群參與建構地方社會的主體性;同時,爬梳興建鯉魚潭水庫過程,了解新開聚落的人、事、物所面臨的變遷、挑戰與轉機。本展覽期待透過考古發掘、口述故事、家族老照片等微觀史料,與台灣政經發展趨勢產生對話之外,進而成為反思當代經濟發展與未來環境永續的平台。

遇見新開展場入口含拍照區遇見新開展場入口

 

二、遇見新開

新開聚落雖然擁有豐富的歷史敘事,但隨著台灣經濟發展與人口遷徙,新開聚落過往也逐漸被遺忘。所以「遇見‧新開-新開聚落的變遷暨鯉魚潭水庫開發史」展覽,將完整的呈現新開聚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契機,讓社會大眾以大湖新開聚落為起始點,進一步認識臺三線沿線客庄人文之美、豐饒之產業。

遇見新開遺址展區遇見新開遺址展史前文化介紹區

 

三、鯉魚潭水庫與史前遺址的發現

新開村史前遺址的發現,起因於鯉魚潭水庫的興建計畫。1984 年(民國 73 年)臺灣省水利局辦理苗栗縣鯉魚潭水庫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在水庫計畫範圍內,即大湖鄉新開村 12 鄰網形地區的東南側、三義鄉鯉魚潭村 13 鄰、苗52 號道路附近,共發現伯公壟、三櫃坑等十二處史前時期遺址。

鯉魚潭水庫與史前遺址發現介紹牆五櫃坪系統介紹牆面考古體驗檯化石遺址展覽檯

 

四、新開拓墾

清代漢人來臺開墾,大多是由沿海平原往近山平原和山麓丘陵地帶移動。先來到苗栗的漢人是從海線順著重要河口駐墾,然後才逐漸深入大湖、卓蘭山區,最後進入新開聚落屯墾。因此,新開聚落拓墾成庄的時間,較苗栗其他地區為晚。

新開墾拓介紹新開墾拓介紹牆

 

五、豐富的山林產業

清領時期,漢人因林野面積廣闊遂入墾新開聚落,是以樟腦業、製材業成為主要產業。焗腦為當時墾民的主要生計來源;在日治時期,日人在臺推廣蔗作暨製糖工業,並引進香茅種植與蠶業於大湖,使得樟腦油、香茅油、與蠶絲三者為日治以來,是苗栗沿山地與大湖地區重要發展產業。

樟腦油展櫃height: 45%; width: 45%; margin: 5px;min-width:280px

 

六、鯉魚潭水庫的興建

苗栗縣濱海通霄一帶因缺乏水源灌溉,農民生活困苦,為改善當地農業生產環境,水利局於 1966 年(民國 55 年)進行鯉魚潭水庫規劃調查工作。當時是以供應通霄新灌區,及補充苑裡、日南一帶農田灌溉用水為主要目的,其後因臺中、苗栗人口成長,工商發達,臺中港及關連工業的開發,以致自來水及工業用水需求快速成長。

水庫興建介紹牆水庫興建介展區

 

七、新開聚落的變遷

鯉魚潭水庫集水區面積 53.45 平方公里,蓄水新開村第 1、2、10、11、12、15 鄰全部淹沒,第 3 鄰至 7 鄰、16 鄰部分淹沒。因而造就了社區居民移往至卓蘭、東勢等地居住,更有十五位伯公的遷徙。在近年因為少子化關係,更產生新開併校的風波。

新開聚落變遷歷史演變圖新開聚落變遷老照片新開國小校門示意立體展區變遷過程介紹

 

八、翻轉新開

臺三線是一條北自桃園大溪,經過桃園龍潭、新竹關西、內灣、尖石、北埔、峨嵋、苗栗三灣、南庄、獅潭、大湖、卓蘭,南到達台中東勢。這條線是體現的是不同族群之間的交融的過程,同時也保留豐富的自然地景、歷史遺跡、人文景觀和文化記憶。浪漫臺三線,承襲了過去造就了現在,未來更有許多 契機與發展,產官學的正持續努力發揚臺三線客庄之美。

新開周邊地圖鯉魚潭水庫周邊景點地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