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介紹
臺灣客家文化館
建築特色 | 空間配置圖 | 交通資訊 | 綜合資訊
緣起
如何認識客家,欣賞客家,進而讓臺灣走向多元文化認同,始終是客家事務的核心課題,多年來經過民間與客家委員會的努力,如今各界已能普遍以溫和與尊重的態度看待客家族群,客家事務也逐漸延續擴展至生活環境營造與文化資產保存的公共議題。
臺灣客家文化館(北)與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南)是客家委員會基於保存與展現臺灣南北客家文化風華,經擇定於苗栗銅鑼(北)與屏東內埔(南),所推動的國家級客家文化建設。
座落於銅鑼科學園區內的臺灣客家文化館,於民國101年5月12日正式啟用,面積11.32公頃,定位於全球客家文化及產業交流與觀光交流的平臺,引領人們認識客家、走入客庄,展現「臺灣客家世界風華」的魅力,體驗具豐富、精彩絢麗之客家文化。
建築特色
本館建築物設計概念有如「地景建築」,反映客家文化尊重自然的精神本色,保留基地原有植栽地貌,將客家精神融入當地優美自然的環境。彼此獨立又互相融合的室內空間與交誼中庭,使您可以在流暢的動線及富有變化的自然光影下享受欣賞客家文化的樂趣。
主體建築抽象的梯田造型、景觀設施或室內地面隨處可發現的客家圖案,在這個嶄新而現代化的建築環境中,間接喚醒參訪者似曾相識的客家印象,並帶來新的驚喜與感受。
設計採低密度、低強度開發,理念上主要應用了客家文化七大精神,包括尊重環境地貌、冥合自然風水、善用地方資源、重視家族觀念、順應時勢演變、堅持客家精神及積極晴耕雨讀等設計規劃,並搭配節能減碳措施:屋頂帷幕採特殊設計減少熱輻射、空調節能設計及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統,充分表達尊重環境地貌及善用地方資源的設計理念,更取得九大綠建築指標之黃金級「綠建築標章」。
空間配置圖
室內
常設館-承蒙客家
承蒙客家,臺灣更美。客家在臺灣平原與淺山地區,締造了尊重自然、永續與共享的傳統農村文化;更透過文學、藝術及音樂,與其他族群共同建構了當代主流價值,既激發了文化創意,又推進了臺灣公民社會。
這一頁客家歷史淵源於華人文化傳統,且蛻變為島嶼自我的色彩,相應於寰宇客庄,是人類族群文明可貴的經驗。
圖書資料中心
服務區域共分為閱覽區、中文資料區、外文資料區、電腦檢索區、期刊區、研究小間、討論室、出版品及文宣展示區、視聽室及視聽小間、閱報區、寄物櫃等。
圖資中心首頁:https://lib.thcdc.hakka.gov.tw
文化藝廊【客窗】
以「窗」的概念,讓展廊以一種多視角的方式,呈現客庄浮光掠影的霎那,當走進這個展覽場域,從作品意象延伸,來欣賞客庄的人事物。
無論從窗外看窗內,或是從窗內看窗外,都可以捕捉到客家印象,認識客家進而體悟客家文化的多元豐富。
第一特展室
以「傳承與創新」為策展方向。客家族群歷經漫長的移民生活、特殊的社會背景以及地域特色,其性格特徵已融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與民俗工藝內涵之中,物質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表徵,展覽希冀透過傳統文物與現代工藝的對比,對應客家產業與工藝發展的歷程,探討社會變遷中,客庄的技藝傳承、文化內涵與審美觀,並藉此展現客家文化的創意與豐富度。
第二特展室
以「全球客家」為策展方向。16世紀後半客家人紛紛飄洋渡海移民至海外,在族群集體記憶與在地化歷程中,保留並傳承了來自原鄉的語言、信仰、禮俗、飲食等各種文化,同時也融入在地的風土民情,展覽將以臺灣為中心,往外輻射,探討客家族群與日本、美國、歐洲、東南亞之間的互動與關係,及其所發展出多樣的海外移民生活樣貌。
第三特展室
「客庄遊樂去」以客家節慶文化為主軸,融合客家庄生活的各種特色,透過生動有趣的多媒體展示方法,讓兒童族群及親子家庭在本展區留下美好的回憶。展區劃分為「好客龍VR體驗館」、「伙房體驗館」、「廟埕遊戲區」、「土地生活區」和「晴耕雨讀區」,並結合館內最熱門的「童話秘密基地」,設計「從玩中學」的空間,使參觀民眾自然而然地體驗客家文化。
第四特展室
以「臺灣客家與多元文化」為策展方向。明末清初閩粵移民渡海來台,至乾隆年間客家移民達到鼎盛時期,客家族群順應臺灣各種地形、氣候、風土人文,並透過與不同族群間的互動,形成獨樹一格的文化現象,展覽希冀藉由探討客家族群的精神、生活美學與信仰習俗等內容,以及呈現各族群間特殊的文化符碼,藉此了解客家的文化價值與對社會的人文關懷。
第五特展室
以「客庄美術、工藝與生活」為策展方向。客家族群因其居住環境差異,發展出不同的產業、工藝與生活文化,早期以實用性為主的生活物件,在通過設計、技術以及風格化的過程,轉換成審美為主的創作型態,展覽希冀以文物、美術、工藝作品展出為主,呈現客庄美學思維與藝術文化。
好客劇場
藉由多媒體影音設備及劇場功能之整體改善,提供本館與其他機關團體藝文創作表演及舉辦會議之多功能平台,其中亦包含3D立體影音劇院設備。增添4K劇院型數位電影機、媲美電影院等級寬高比的高增益透聲金屬銀幕、環繞立體音響系統等等優質設備。未來,除持續播放有關客家文化的2D影片外,也將充分利用最新的3D設備分季播映多部國內外3D動畫或實景拍攝的3D影片。
室外
好客公園
保留了豐富的中北部傳統客庄丘陵山林生態樹種、卵石步道等,還有木棧道、觀景台,走在其中,不但可欣賞桐花繽紛飄落之美,也可感受到客庄傳統山林小徑的清幽,可舒解身心壓力。公園中的油桐樹(千年桐居多、三年桐)、相思樹與苦楝樹遍佈,都是傳統客家山林常見的樹種,目前更植有楓香、光臘樹、多種蜜源植物(如馬利筋、桂花、高士佛澤蘭、半邊蓮)等,及設置生態陶缸區,可提供許多生物如蝴蝶、蛙類等生長與棲息的環境,有助於更豐富的生物及生態多樣性發展。
好客行尞
位於本館入口空橋旁之建物,涵蓋HAKKA TAIWAN客家特色商品展售平台、休憩、客家特色餐飲等複合功能,以提供更優質且多元的服務。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 國道1號(中山高速公路):
- 國道1號銅鑼交流道下匝道 – 往銅鑼科學園區方向直行- 第一個路口(銅科路)左轉 –第二個路口(銅科南路)左轉 – 抵達館區(位於左方)。
Google map路線圖
- 國道1號銅鑼交流道下匝道 – 靠右往台13線 – 出口右轉接台13線 – 直行於第二個紅綠燈右轉銅鑼科學園區 – 直行1.5公里到達(位於右方)。
Google map路線圖
- 國道1號銅鑼交流道下匝道 – 往銅鑼科學園區方向直行- 第一個路口(銅科路)左轉 –第二個路口(銅科南路)左轉 – 抵達館區(位於左方)。
- 國道3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 國道3號後龍交流道下匝道 – 往東接台6線(至公路)直行5公里 – 左轉南經國路六段 – 左轉北勢大橋 – 右轉進入72東西向快速道路 - 公館交流道下匝道 – 左轉後汶公路直行6.7公里 – 右轉進入南下國道1號匝道 – 銅鑼交流道下匝道 – 往銅鑼科學園區方向直行- 第一個路口(銅科路)左轉 –第二個路口(銅科南路)左轉 – 抵達館區(位於左方)。
Google Map南下路段路線圖
- 國道3號通宵交流道下匝道 – 往東接128縣道 – 直行約11公里 – 右轉銅鑼外環道(省道台13線),直行約3.5公里於第二個紅綠燈右轉銅鑼科學園區,直行1.5公里即到達館區(位於右方)。
Google Map北上路段路線圖
- 國道3號後龍交流道下匝道 – 往東接台6線(至公路)直行5公里 – 左轉南經國路六段 – 左轉北勢大橋 – 右轉進入72東西向快速道路 - 公館交流道下匝道 – 左轉後汶公路直行6.7公里 – 右轉進入南下國道1號匝道 – 銅鑼交流道下匝道 – 往銅鑼科學園區方向直行- 第一個路口(銅科路)左轉 –第二個路口(銅科南路)左轉 – 抵達館區(位於左方)。
停車資訊
展館收費停車場:小客車位122個(50/次),殘障小客車位4個(免費)
銅科一路免費停車場:大客車位20個(免費),小客車位24個(免費)
詳細資訊:交通資訊與停車詳細資訊
綜合資訊
開館時間:
09:00-17:00 (16:50停止入館)
休館日:
每週二/農曆除夕/政府公告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聯絡地址:
(366003) 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銅科南路6號
聯絡方式:
(Tel) +886-37-985558,(Fax) +886-37-985991
服務項目
團體預約導覽/定時定點導覽/兒童故事劇場 (每場次約30分鐘)
詳細資訊:線上預約
洽詢分機:732
好客劇場購票預約:
週一至週五 (不含國定例假日) 分機737、609、606
場地租借:線上申請
其他公共服務:
-
- 輪椅及嬰兒車租借:請持有效證件至戶外服務臺登記,每張證件限借1臺。
- 退幣式置物櫃:位於2樓空橋入口處服務臺後方。
- 退幣式臨時充電器:位於展館2樓及好客行尞1樓。
- 提供 iTaiwan 免費無線上網服務,申請驗證後即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