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Miaoli
:::

展覽回顧

第八特展室-風華世代(已撤展)

發佈單位:
發布日期:2015/10/31
更新日期:2022/11/14

展期:104年10月31日

地點:臺灣客家文化館第8特展室

第八特展室/風華世代【客家貢獻館】  (全畫面體驗)

關於本展

       客家委員會為表彰客家族群於各個領域立下的典範,自2007年起創設「客家貢獻獎」,針對語言、文史、文學、學術、藝術、文創產業、公共事務及海外推廣等領域卓有貢獻者,進行審議並評選出各屆貢獻獎得主。2015年,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苗栗園區,規劃設置「客家貢獻館」,展出歷屆「客家貢獻獎」最高榮譽之「終身貢獻獎」得主生平事蹟,除表揚彰顯得獎者榮耀,也期望激勵客家人及年輕後進能以創新、求變的精神,傳承與發現客家文化之美。

海報


字。文學

大河先聲—鍾肇政

  臺灣大河小說開創者,鍾肇政的《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以龐大史詩格局與敘事架構,描繪臺灣社會、時代蛻變的歷史軌跡,是戰後第一代作家中順利跨越語文障礙、文字表達及小說藝術均有傑出表現之典範。而在當時極其貧瘠的文學土壤中,他凝聚散落各地的文友,探索臺灣文學的方向,激盪文友創作的熱情,是戰後臺灣文學的領導者和重要推手。從事文學創作歷時逾半世紀,1999年獲頒「國家文藝獎」殊榮。2007年獲頒「客家終身貢獻獎」。

大河先聲—鍾肇政


寒夜·荒村·孤燈—李喬

「在文學大河裡,我是隱身在長滿水草的淺水區的小魚,偶爾浮現,大部份歲月都是獨自潛游而已。」

  李喬數十年來從事文學創作,筆耕不輟,其重要著作《寒夜三部曲》被藝文界譽為臺灣人的「戰爭與和平」,內容勾畫出臺灣客家人掙扎求生的現實困境。他的作品中有客家人強韌的生命力,有臺灣人不屈的意志力;是一位關懷土地、充滿歷史感,超越族群侷限,視野寬闊的文化工作者。2006年獲頒「國家文藝獎」殊榮。2007年獲頒「客家終身貢獻獎」。

寒夜·荒村·孤燈—李喬


文學歸鄉—黃娟

  海外著名旅美客籍女作家,從事文學創作半世紀,早期作品多以愛情、親情及婚姻為題,呈現豐富的客家風貌,筆下所描寫的客家女性尤其動人。遷居美國後,受西方崇尚人權、保障自由的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影響,開始於海外從事客家運動。2008年獲頒「客家終身貢獻獎」。

  近作《楊梅三部曲》以「臺美人」為軸心,透過己身的生活視野,反應臺灣百年來歷史軌跡,故事取材跨越美國和臺灣,描繪臺美人離鄉心境、異鄉現實與心事,為臺灣文學中,首位完成大河小說的女性作家。

文學歸鄉—黃娟


曾貴海∣2017客家終身貢獻獎

  以行動詩學概念致力於古蹟的搶救;推動建構全臺第1條「臺灣文學步道」;創立「保護高屏溪綠色聯盟」及「高雄市綠色協會」,促成政府提昇大高雄自來水飲用品質;支援參與美濃反水庫護鄉運動,讓政府設置屏東潮州人工湖,間接促成臺灣水利生態工法的典範;近年致力於六堆地區客家文學、產業及歷史書寫的工作,持續為客家的永續發展奉獻心力,其奉獻跨越了族群與多元的公共事務領域,堪稱為全方位的社會運動者。

曾貴海∣2017客家終身貢獻獎


音。戲曲

山歌悠揚—賴碧霞

從自學民間藝人,到詞曲創作家、劇作家,超過一甲子的悠悠歲月,賴碧霞女士婉轉、悅耳的歌聲,傳遍全臺客家庄。

  其長年致力於客家民謠山歌的演唱,為臺灣客家音樂最具代表性的表演藝術家;對客家民歌之蒐集、紀錄、推廣、教學傳承,保存臺灣珍貴之音樂文化遺產,貢獻卓著。2008年獲頒「客家終身貢獻獎」。2011年文化部指定其為「重要傳統藝術客家山歌保存者」。2012年獲頒「國家文藝獎」殊榮。

山歌悠揚—賴碧霞


曲藝傳承—鄭榮興

  自幼耳濡目染,承襲家族相傳的客家八音、客家戲曲、客家齋法儀式等表演藝術。求學階段,接受正規音樂教育並負笈法國巴黎大學深造;歸國後獻身戲曲教育事業,數十年如一日。

  鄭榮興先生嫻熟客家八音,精通各類樂器,在不失客家山歌、採茶、「九腔十八調」的原則下,將傳統戲曲「亂彈、外江、四平」等音樂元素,融合呈現客家戲曲中;率領的八音團唱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成為享譽國際的絕學!2013年獲頒「客家終身貢獻獎」。

曲藝傳承—鄭榮興


教。學術

研究先驅—陳運棟

  文史學者陳運棟先生,多年來著力於客家文史研究,著作豐富。1978年著作《客家人》,首開系統研究之先河,集海內外客家研究之大成,被譽為研究客家必備之經典鉅著;其致力客家文化的研究與提倡,為客家研究的先驅。2009年獲頒「客家終身貢獻獎」。

  五代書香傳家,代代皆獻身教育,教學工作以外,也實際從事客家地區田野調查工作,對於客家文史及地方志書編纂與鑽研,始終不遺餘力。

研究先驅—陳運棟


客語薪傳—古國順

  古國順先生為客家學術研究的奠基者、實踐者及教育家,成長自農家,從小跟隨父兄勞動,接受客語音讀教育。1980年前後,由於臺灣社會環境的鉅變,對客家語言文化存續問題尤感焦慮,遂將個人教學及研究重點轉向客家。

  在超過半個世紀的學術生涯中,古國順先生投入客語教學及研究,並研訂客語音標、促進書寫用字統一,他致力於青年人才培力,更運用傳播媒體發揚客家文化,堪稱卓越的客家典範。2015年獲頒「客家終身貢獻獎」。

客語薪傳—古國順


客家研究先驅 羅肇錦∣2017客家終身貢獻獎

  從客家語法、台灣的客家話、客家話的結構與應用、客家話的字詞與音義析論到台灣客家發展史-語言篇等,羅肇錦先生鑽研「客家研究」三十多年,發表期刊論文、學術會議論文、出版書籍。為透徹了解客家文化,大量閱讀文獻資料,跑遍台灣、中國及東南亞各地的客家區域進行田野調查,記錄著不同區域的客家文化。退休後仍持續客家語言文化的研究與推廣工作,認真、質樸、堅持與嚴謹的生命態度,堪稱典範。

客家研究先驅 羅肇錦∣2017客家終身貢獻獎


畫。動漫       

大山背頑童—劉興欽

  原為國小教師的劉興欽先生,為了導正小朋友不正確觀念,開啟了漫畫天地。之後,以自己母親為典範,創作了身穿大襟衫、七分褲、打赤腳,個性純樸善良、憨厚又擇善固執,極富客家婦女特色的漫畫人物「大嬸婆」,再加上以自己為藍本創作的「阿三哥」,成為臺灣最廣為人知的漫畫人物。

  晚年移居海外,完成了百張先民生活的民俗畫,他以圖畫紀錄、傳承客家文化風貌,是漫畫大師、是發明大王、更是客家文化推廣者。2008年獲頒「客家終身貢獻獎」。

大山背頑童—劉興欽


德。善行

春風風人—溫送珍

  十五歲離開苗栗南庄故鄉,隻身北上到臺北打拼,事業有成後,用大愛回饋社會,數十年來關懷家鄉的教育與公益,致力推動客家文化保存,善行澤披全臺遍及兩岸。

  溫送珍先生長期積極參與各類客家公共事務與文化活動,推動客語教育,不遺餘力,且透過獎學金的設立,鼓勵、培育大專院校學子努力向學,對客家文化的貢獻,從扎根的基礎工作切入,而影響深遠。2009年獲頒「客家終身貢獻獎」。

春風風人—溫送珍

大河先聲—鍾肇政
寒夜·荒村·孤燈—李喬
文學歸鄉—黃娟
曾貴海∣2017客家終身貢獻獎
山歌悠揚—賴碧霞
曲藝傳承—鄭榮興
客家研究先驅 羅肇錦∣2017客家終身貢獻獎
客語薪傳—古國順
研究先驅—陳運棟
春風風人—溫送珍
大山背頑童—劉興欽
海報
大河先聲—鍾肇政
寒夜·荒村·孤燈—李喬
文學歸鄉—黃娟
曾貴海∣2017客家終身貢獻獎
山歌悠揚—賴碧霞
曲藝傳承—鄭榮興
客家研究先驅 羅肇錦∣2017客家終身貢獻獎
客語薪傳—古國順
研究先驅—陳運棟
春風風人—溫送珍
大山背頑童—劉興欽
海報
回頁首